王淑
中国的文化注重传承性,流传至今的文化现象往往脱离不开它的原始背景。通过对民族遗迹的细致考察,我们也常常能发掘出文化本身的魅力,较之当代的意义,更能让我们在对比研究中重新认识这些司空见惯的文化承载物。沿着历史的文化长河开掘出中华民族最初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加深对现今社会的思考,同时也是对对外汉语教学如何传播民族文化的探索。
闻一多在《神话与诗·龙凤》中认为:“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拾遗记)云:“至夏代养龙不觉,因以名族”。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龙”已经成为氏族的族徽,部落的图腾标志。
在《易经·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的中国,龙已经被用来形容帝王,同时也包含了对帝王品性的象征。“飞龙在天”就作为一句成语固定下来,比喻君主即位。
《管子·水地)云:“龙生于水,被土色而游,故神。欲小则为蝉,欲大则含天地,欲上则凌云,欲晨则伏泉。”除此之外,古代民间认为龙能兴风致雨,生雷闪电,还能惩恶扬善,关系风调雨顺。在古代帝王那里,龙被视作天神,故古代皇帝多称自己是“龙之天子”“真龙天子”,其子孙后代也被称为“龙子龙孙”,以示帝王身份的尊贵。
龙很早就被视作了权威的象征,作为圈腾崇拜,是中国最有力量影响范围最广的“存在”。“凤”也是女性最高统治者的象征,象征“天威”,不可触及。武则天即位时,改革旧制,连机构名字也作了改变,称“鸾台”“鸾阁”。这样的情况也同样出现在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这些都是用来象征自己权威的威严和独裁的。
同时,龙也是在与祖先崇拜交替、交织过程中的产物,就成了某一部族认祖归宗的标识。大思想家严复曾说过:“图腾者,蛮夷之旗帜,用以之别其众于余众者也。”语气中虽然饱含了对蛮夷的鄙夷之情,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图腾的寻根心理。
我们在市场上会看到不同形式的或古典或民俗性的龙凤图腾的作品。龙凤图腾也成了艺术形式的一种表达,多用来表达中国人的一种民族心理状态,如真善美的统一,佑福辟邪,逢凶化吉,吉祥祥瑞,天下太平,高贵典雅等等。我们看到的玉器、纺织品、剪纸和书画等等,都是借用了龙凤文化的美好意象。
笔者认为,龙风图腾象征着一种文化自信。在中国古代和传承过程中,龙风文化是从来没有偏离主流文化意识和民族意识的,相反地,它是逐渐被强化的过程,发展至今,根深蒂固,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符号,向全世界蔓延开来。龙凤的意象也有了更多的包容性和接纳性,逐渐融人世界潮流和世界文化。这种文化自信是中华文化凝聚力的表现,象征着华夏文化的民族精神。早在中国历史上。龙风就是在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的融合中实现的。它们反应了不同的文化色彩,也从一开始就证明了汉文化海纳百川的特性。
四、龙凤图腾的现实意义
一、龙凤图腾的起源
龙凤起源于原始先民的宗教崇拜。在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水平极端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界中许多的现象无法解释,便寄托于一些虚幻之物,这也就成为了中华文明的肇始。
在现今社会,龙凤成为华夏民族的代名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中华文明中,太吴伏羲氏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后经神化和传说,伏羲和女娲就成了中国创世神话中的创世英雄。《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嗥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杜注:“太嗥伏羲氏,风姓之祖也,有龙瑞,始以龙命官”。在历史的考察中,伏羲女娲是以龙蛇为氏族图腾的,但是根据“风”姓,繁体为“凰”,有二解,一是“虫”,二是“凤”。《说文》释风:“从虫,凡声”。“虫”云:“虫者。裸、羽、毛、鳞、介之总称也”。在流传在民间口语中的“蛇”又常被称作“长虫…大虫”。可见,龙风的起源是密不可分的,这也为后世将它们联系起来提供了依据。
除此之外,在<诗经》《楚辞》中也有相关论述,如:《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小雅·蓼萧》:“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周颂·酌》:“我龙爱之。跤跤王之造。”可以看出龙在风雅颂中皆有描述,说明在当时龙是一种流行之物,成为某一文化的意象。再有,《离骚》:“驷玉虬以乘麓兮,溘埃风余上征。”宋玉《九辩》:“凫雁嗟夫梁藻兮,藤告鸾鸟迎宓妃。”在此时,龙凤文化的发展多沾染了巫术文化,成为了楚文化的代表。但是,在楚文化中。龙凤是广受先民喜爱的一种灵兽灵禽。在屈原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很多以龙凤比喻帝王以及自比的语句。从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龙凤的交融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渐渐地融进生活,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养料,也是反映中华文化的一面镜子。作为龙凤图腾最初的承载体,之后龙凤图腾的文化意蕴大都逃不开他们的原始意蕴。
二、龙凤图膀的原始意义
龙凤图腾文化源远流长,其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古代人民不断加入新的适应生活的内容进去,由此就赋予了龙风特殊的原始意义。
风是百鸟之王,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百鸟朝凤”经久不衰。在古代认为凤的原型是鸡,《说文》:“凤出东方君子之国。”而朝鲜又有:“鸡生朝鲜平泽。”东方即指朝鲜一带。在神话传说中,鸡的羽毛被焚烧后,可以化为凤。在古代,鸡是灵禽,可以趋吉避凶。鸡常常与东方相联系,古代先民认为是鸡叫醒了东方,带来了光明。于是。也将凤与太阳联系在一起,象征光明美好的意思。大概意思应该是古代先民日出而落,日作而息,鸡是重要的报鸣工具,于是,对鸡加以虚幻,成为先民崇拜的对象,并赋予凤吉祥高贵、惩恶扬善,易亲近,有灵性的美好象征。可见,鸡与风该是同一物。
而龙与凤的融合,最初见于<史记》中对孔子和老子见礼后的描述,孔子称老子为龙,老子称孔子为凤,两人互相吹捧。之后祖先崇拜成为主流,被统治者加以利用,龙就象征帝王,凤就成了皇后的象征,由此夫妻就由龙凤呈样来表示。这可由诸多文物和古籍作为实据和理论支撑。追根溯源来说,龙风是由古代拜龙的部落和拜凤的部落的历史性联姻开始的,华夏文化的融合就由此开始。
三、龙凤图腾的文化内涵
中华文化发展至今,龙凤图腾承载的文化意义已经没有古代那么鲜明了,加之科学的发展,许多现象大都能得到科学的解释,人们不再需要图腾崇拜来解释自然现象,人们对图腾的依赖也没有古代那么强烈。但并不是表示说在现今的社会中龙凤图腾已经消失了。龙凤图腾更多地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被世界认同,龙风文化的力量还是存在的。许多华侨华人也多是由龙图腾来进行文化寻根的。龙凤图腾就成了他们寻根的精神符号和文化依托,其实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也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龙凤图腾在现今是神秘的、强大的、真善美的、有灵性的象征。在孩子的名字当中,带有。龙”“凤”的很多,都给予了父母亲对孩子的爱和期待。最普遍的社会现象就是在婚礼上,龙凤图腾寓意龙凤呈祥,成双成对,是对新人美好的祝愿。一曲<凤求凰》就是最美好的表达,象征着爱情和喜庆。同时也是对古代生殖崇拜的一种异化,表达了对家庭血脉延续的一种祝福。但是关于凤凰的区别,风本为雄性。凰为雌性,凤在此经历了由阳转阴的过程,并在之后的统治阶层和民间得到了充分发挥。凤的阴性形象就保存下来,其创作过程也多倾向于线条的流畅和柔美,流传千年。
龙凤艺术现今出现了诸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服装设计、标识设计等。一些改良的唐装、旗袍,还有电视台的标识,如凤凰卫视。这些都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优秀文化。
在中国,龙是强大的象征,凤是重生的意蕴。“凤凰涅檠”,虽来自佛语,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用龙凤来自勉。如:擒龙伏凤战无涯,舞风仗剑走天下。成语有“人中龙凤”。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用来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龙肝凤脑”(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龙驹凤雏”“龟龙麟风”等等,都取珍贵美好的意思。
[1] 张静、雷鸣.浅析龙凤艺术的民族情结(J].大众文艺·学术
版。20lO(16):153
[2] 李金坤.《诗》、《骚》龙风文化意蕴发微[J].职大学报,2003
(3):30—32
[3] 陆晓云.龙凤图形符号的文化意蕴与艺术表现[J].南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2—87
[4] 陈芳萍.浅论凤的产生及图腾、王权崇拜[J].大众文艺·学
术版,2009(9):129—130
[5] 李娜.龙凤图腾的发展演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
(12):46—47
[6] 郭墨兰.中华龙凤文化缘起东方考略[J].山东社会科学出版
社.2012(7):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