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龙凤节的说明
关于中华龙凤节的说明
关于龙凤和龙凤文化
1、关于龙凤
龙凤是中华先民融合自然界中的多种动物和天象而创造的两种神物,龙象征高贵、威严、力量;凤象征美好、才智、吉祥。龙是百虫之长,风是百鸟之王,经过上万年的演进和升华,龙凤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海内外中华儿女普遍认同自己是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或龙凤传人。
2、关于龙凤文化
龙凤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龙凤文化博大精神,弘扬和传承中华龙凤文化意义深远。
龙风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沉淀。“龙”和“风”的形象还被赋予积极的意义,泛化出一系列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龙代表中华民族刚毅、进取、不屈的一面,风则代表中华民族仁慈、宽厚、智慧的一面。
3、龙凤文化与儒释道文化
龙凤文化与儒释道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凤文化融合了儒释道文化的精华,儒释道文化体现了龙凤文化。这样的文化精髓融合,使龙凤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人类文化的优秀基因。我们通过学习还认识到,龙凤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神圣、最伟大的优秀传统文化,早于儒释道文化,龙凤文化是纲,儒释道文化是目,纲举目张。
龙凤文化以追求自然社会生态和谐为目标,人伦和美为宗旨,造福众生为使命,具有中华民族精神实质与“血统”符号,以此来表达中国人的“血脉”传承,我们都是龙凤传人。特别是在当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弘扬龙凤文化,传承龙凤精神,其意义更加深远。
二、关于龙凤文化产业中心
唐山市古冶区龙凤文化产业中心是由唐山市古冶区民营企业家,唐山燕山驾校校长张国强创建的,张国强经过多年的学习研究和考察论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作为炎黄子孙,龙凤的传人,必须大力弘扬龙凤文化,传承龙凤精神。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则必须大力加强龙凤文化产业建设。因此,张国强于2013年6月成立了唐山市古冶区龙凤文化产业中心,2016年3月经古冶区文化产业发展协会批准成立了古冶区龙凤文化产业协会,与龙凤文化产业中心合署办公。
唐山市古冶区龙凤文化产业中心,经多方论证,自2013年就着手制定并实施了唐山市古冶区龙凤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方案。计划总投资46.5亿元,打造“一条龙”的龙凤文化产业项目。目前已完成金山福塔及塔内供养佛像等装饰、龙凤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龙凤瓷厂、龙凤制香厂等项目建设,完成计划投资1.58亿元。正在建设的项目还有:龙凤文化主题公园、中华民族传统服装厂、素食营养配餐中心、医疗养老公寓。
1、复建金山福塔和塔内供养佛像等装饰项目。2012年,古冶区政府筹集在唐家庄石山(后改称金山)原唐代古塔(地震时坍塌)遗址附近新建一座金山福塔。塔身为框筒结构,高55米,地上十一层,地下两层,占地2.65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主体建好后,由龙凤文化产业中心投资进行内部装饰,供奉佛像,舍利和经书。龙凤文化产业中心共投入资金 2000万元。此项目已经竣工。
2、龙凤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为使中华龙凤文化得以广泛的传播和弘扬,古冶区龙凤文化产业中心筹备和建设了一个龙凤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并于2014年在古冶区燕山驾校院内开始兴建。共建设可容纳500人的大型教室两个,改造学员住宿招待楼一栋,平房20间,建设供佛堂一个,念佛堂一个,素食餐厅一个,至2016年11月。主体项目和大部分内部设施基本竣工。2018年建立燕山爱国主义基地、世纪伟人馆和中华文明史馆。
三、关于中华龙凤节(龙凤文化艺术节)
为了传承龙凤文化,弘扬龙凤文化精神。古冶区龙凤文化产业协会、古冶区龙凤文化产业中心决定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办为期12天的龙凤文化艺术节。并于2014年起,在古冶区森林公园金山福塔,连续五年分别举办了五届龙凤文化艺术节。2018年始称“中华龙凤节”。今后每年都要如期举办,并不断提高规格,不断扩大规模,逐步增强知名度,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中华龙凤节的主导思想
中华龙凤节以“研究龙凤文化,团聚龙凤传人,弘扬龙凤精神,昌盛龙凤事业”,“立足中华民族文化,容合世界文明,关注当下民生,瞩望人类未来”为宗旨,联络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士,研讨中华龙凤文化,通过举办论坛讲座,举行法会,诗词创作和书画笔会等多种形式,努力弘扬中华龙凤文化优秀精华,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2、中华龙凤节的目标
通过举办中华龙凤节系列活动打造龙凤文化和旅游文化品牌,让中华龙凤节从古冶发起,走向全国。力争农历六月初六成为全国性的中华龙凤节日。使古冶成为全国向往的旅游胜地,成为孝爱之城,幸福之都。进而扩大古冶区在全国的知名度,推动古冶区招商引资,促进古冶区经济发展。
四、中华龙凤节为什么要在唐山搞。
1、关于唐山
大城山原名唐山,据《滦县志》记载,后唐(五代之一,公元923年)李嗣源曾屯兵此山,并建石城200作丈,因山以唐名,故称唐山,又因山中建有石城,后又改称大城山。位于唐山市市中心东北,现已辟为公园。 大城山为多座山峰,公园设施穿插其中。主要景点有:冀东人民抗日暴动纪念碑,国际卡丁车运动中心,野生动物园,野生植物园,鸟语林,游乐场,摩托车赛车场,怪坡,十二生肖园,姜将军斩蛟龙亭,兴国寺遗址及兴国寺(重建)。
1955年春,人们陆续在大城山中发现古代文化遗存,获陶、石、骨、蚌、铜器568件,专家鉴定后,确定为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被命名为“大城山龙山文化遗址”。
清末乔屯镇称唐山镇,为区别唐山(地名)与唐山(山名),于本世纪30年代唐山(山名)改称大城山。大城山公园内封建社会时期的古遗址也很多。
较著名的有唐代的兴国寺、古石城、姜将军墓和神庆庙;元代雹神庙等。随着寺院、宗庙的兴建,佛、道文化也相继传入。传统庙会,祭奠活动使大城山倍加神奇。历代宗师传经诵典,文人墨客作文赋诗。大城山文化也初具特色。
大城山在路北区东南部,陡河西岸。据《滦县志》记载: “后唐李嗣源曾屯兵于此,建石城二百余丈”。又相传,“后唐姜将军斩蛟有功,死后葬于此,后人建庙祠之。山以唐名,实由于此”。因山有石城,后改称大城山。又据《兴国寺碑记》,因山上遍植花椒树。
大城山素有唐山古文化发祥地之誉。山上,有遗址数处——大城山龙山文化遗址、唐代兴国寺遗址,后唐姜将军墓和神庆庙遗址、元代洞贞观遗址及明代的雹神庙、窑神庙遗址。其中大城山东峰的龙山文化遗址最为著名,被河北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山又称凤凰城
唐山凤凰山,以前民称双凤山,也有称其铁菩萨山。因山顶上有座庙,庙里有尊铁菩萨,故人称铁菩萨山。沧海桑田,山寺巨变。如今的凤凰山顶上矗立着一座凤凰亭,原铁菩萨庙的遗石都搬放到山脚下的《古庙遗石》处。关于双凤山之称来源有三种说法。
唐山凤凰山,以前民称双凤山,也有称其铁菩萨山。因山顶上有座庙,庙里有尊铁菩萨,故人称铁菩萨山。沧海桑田,山寺巨变。如今的凤凰山顶上矗立着一座凤凰亭,原铁菩萨庙的遗石都搬放到山脚下的《古庙遗石》处。关于双凤山之称来源有三种说法。
其一为山形说
即《唐山文史资料大全》一书的山脉篇说是依据山形而得名,山的东西两侧像凤凰的双翼,山后像凤凰长长的尾羽。
其二是凤凰说
即在《新城古迹》中说是曾有一对凤凰落在此山,因此传说而得名。总之,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凤凰是吉祥的象征,人们喜爱凤凰,取名双凤山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期盼。以凤为称的地名并非只此,在唐山这快宝地仍留存10处之多:有市内的凤凰山 ,田凤庄,丰润的周凤里,五凤头,丰南的龙凤庄,迁安的凤凰山,迁西的龙凤沟,遵化的小龙凤门,玉田的新凤庄和唐海的王凤坨。凤即玄鸟,玄鸟即燕子,燕子春分而来,秋分而去,观燕子以知春秋,燕子又与我们同居草舍屋檐之下,为人们报晴报雨。至今仍有七处以燕为称的地名,丰润的燕子河,燕子峪,滦南的燕方各庄,迁西的照燕州,燕子峪和燕家沟,燕和凤为称的地名,两处加在一起有17处之多,所以说唐山是凤凰的故乡名实相符,人们称唐山是凤凰城理所当然。凤凰山公园便成了唐山凤凰城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其三凤凰山之称还留下动人的故事说
相传明朝永乐之后逐步解除民禁,民间打井挖煤和开山打石者日增,出现了许多富户望族。相传刘姓家有小女凤儿,父母视若掌上明珠,遍请名师家教,学的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年至二八,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才艺绝伦,上门提亲者众。其父遍请来卜者求算小女姻婚之事,谁知惹来大祸。卜者告其父,此女命硬,嫁夫克夫。其父大为忧虑,其母得知后与其父大吵,凤儿得知后情绪激动,突然从屋内奔出投入深井之中,顿时全家慌忙追去救人,向井内望去,只见小女坐在水面仿佛有神人托住,众人惊异急忙派人下井去救,人到井底方知水中有一木锅盖浮在水中,小女命大得救。从此父母格外善待凤儿。而从此凤儿对于婚姻也心灰意冷,待闺家中专心作画,凤儿尤精于画梅,多为雪中梅,又只有几点鲜艳未放的花蕾,真是雪映梅花添傲骨,梅凌冰雪更精神。于是又有许多花痴俊男登门求画,一时间凤儿的画作是洛阳纸贵,寸纸寸金,但凤儿只卖画不提谈亲,吊足了追求者的胃口。有一年,天下大旱,饥民遍地,心地善良的凤儿倾其积蓄,让父母在门前煮粥,凤儿亲自救助饥民,凤儿的举动德喻邻里。然而凤儿却英年早逝,乡人怀念其德,将凤凰山改称双凤山,人们到山顶庙中为凤儿焚香祈祷,称凤儿是娘娘下界,凤落人间,并将四月十八定为凤儿的诞辰。到了清朝道光年间,重修庙宇,在凤凰山后峰建起一座比铁菩萨庙还大得娘娘庙殿和一座铁塔,凤儿已融入娘娘神像之中,使双凤山名实相符,并定每年四月十八为庙会,届时人山人海,车水马龙,香火鼎盛。相传至日本占领时期,庙宇被毁,铁塔和铁菩萨被日寇拆走改作军用,至解放时已是一片荒凉。1956年人民政府将这里辟为公园,动工兴建,1963年完工开放,名为“劳动公园”。不久,便发现劳动与公园和在一起不妥,当年便以山为称为“凤凰山公园”,文革期间也留下了痕迹,一度更名为“工农兵公园”,1974年又改为“凤凰山公园”。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凤凰城是河北唐山(地级市)别称,也是新唐山的誉称,成因有四而名冠华夏和世界:一因山而名:凤凰山为城中名山,有最早的凤凰山公园;公园西北主城区建设了凤凰新城并设管委会;二因诗而名:《唐山史诗--中国凤凰城》是著名城市史诗,远播海内外;“华夏涅槃生,渤海湾腰窝;中国凤凰城,唐山唯唐山;”(<<唐山史诗--中国凤凰城>>节选);三因唐山震后重建而名:中国科学发展示范范区,东北亚窗口城市;四因世园会举办地而名:主题为“城市与自然·凤凰涅槃”的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心广场凤凰铜雕,堪称全球之最。京津唐“金三角”一小时都市圈初步行成,中国凤凰城--唐山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涅槃再生,再创辉煌。
一只凤凰落到了这块热土上,化成了一座凤凰山,中国的版图上因而繁衍出一座美丽而神奇的凤凰城——唐山。注定了,属于传说中的绚丽多彩;注定了,属于借取火焰光芒的不断新生。在埋有太阳石的地带,经过大地震的涅槃,唐山,以现实证实着飘渺的神话。相传,在很久以前,在天上有一只凤凰妈妈,它生了三只小凤凰,一转眼小凤凰也渐渐长大了,凤凰妈妈要孩子们到人间去寻找适合自己生活的地方,由于其中一只小凤凰在飞过唐山的时候,被优美的唐山景色所吸引,结果就在此落户。因此,唐山也被称为“凤凰城”。 至今唐山还有这座凤凰山,而凤凰山公园是唐山最有名的公园。
唐山与龙凤相关的地还有很多,有很多历史典故。
龙泉寺曾为北方丛林胜地,近世屡遭劫难,后毁于唐山大地震。现仅存一株建寺之初所植古柏,见证千古沧桑之变。 2010年,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禅门泰斗上净下慧长老驻锡南湖开始主持重建大唐龙泉寺。龙泉寺位于南湖生态城核心景区,占地约21公顷,为五进式唐式格局,分为主入口、山门前广场和主体院落三部分,从南至北主要由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29栋主体建筑组成,伽蓝气象,古朴端严,正大宏阔,是一座承继了传统佛教文化的都市丛林。
迁安龙山,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而且峰奇石怪,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如诗如画,向世人昭示其迷人的风采和魅力。战国时,齐桓公纳谋臣公孙隰朋策寻蚁穴得泉水,蚁知泉遗迹尚存;齐桓公纳管仲之方,放老马遁出迷谷,老马识途典出于此。
龙山山巅有石城,系贞观年间“唐王(太宗李世民)征东”时行军总管姜行本依旧址所筑;山东南有夷齐庙,为纪念孤竹国君二子伯夷、叔齐而建;东侧有曾出土青铜器、陶器之西周古墓群;山西侧,有曾出土打制石器、骨针、骨锥、哺乳动物化石的距今4.2万年爪村旧石器时代遗址。
龙山公园景区,占地70公顷,建造了百米巨龙、叔伯茶棚、屈原祠、观音祠、唐王祠等景点,每年端午、十一举办两次大型活动,年接待游客约10万人,收入10万元。
现在正在全面规划,拟打造一个以“老马识途”典故为主线,以立体场景为主的主题公园,再现当年历史,讲述“老马识途”成语的由来。
青龙山是与碣石山、盘山齐名的三大名山之一,古称清凉山,又名截龙岭,青龙山群峰布列,曲径通幽。既有悬崖陡立,也有云海迷离,有九庙十八寺的宗教遗迹且多有神话传说。1959年辟为国营林场,遍植柏松等树木,有林面积达80%以上。
青龙山原名清凉山,因群山环绕,遍生松柏,轻风徐来,盛夏不热而得名。后来此地为道家看重,道家认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分掌四方。站在北京,面向正南,“左青龙,右白虎”,他们认为“右白虎”指的是京西白虎洞,“左青龙”就是指滦州清凉山。并且引用《淮南子·天文训》里的话,说“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于是改名为青龙山。后来佛家也来建寺修行。百姓们则认为这里东峰顶天立地,陡峭挺拔,像龙首望日;向西逐渐延伸平缓,确实像龙身起伏,且林木葱茏,终年青绿,也就认可了青龙山这个名字。
但旧志一直写作清凉山,据记载“清凉山在宜安山西北,距城六十余里,山之北,即与卢龙迁安二县分界处,群峰攒簇。有延古寺,旁二井,水流成溪。又有罗汉洞,勒石佛数十。中有黄土山院,其巅有三霄宫,古树插天。相传庙中有鼠大如犬,道士以残饭饲之。所产有滑石、金礞石,又有金丝草等药材十余种……”文中所说延古寺和罗汉洞是佛家遗迹,所说“三霄宫”则是道家建筑,并有法本道师及其师爷、师父三代坟茔。
青龙山与佛教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远。近年在延古寺复建过程中,出土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修延古寺记事碑》,碑文即上溯至汉明帝刘庄(58~75年),详情待考。确切的物证是青龙山南区罗汉洞内的佛像石雕,计三列六区九组,佛像58尊,线条自然流畅,形态栩栩如生,硬是让坚硬的石头显出肌肤的丰满和衣履的柔韧。每个佛像各持不同法器法物,惟妙惟肖。手法细腻。考其年代,上限为北魏,下限为辽金,即公元386~1234年之间,距今至少800年的历史。 [1]
青龙山位于唐 山滦县新城西北约25公里,距唐山40公里,与唐山古冶区、丰润区毗邻。景区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南距205国道15公里,北靠102国道,距京沈高速公路榛子镇出口仅两公里。京山铁路、京秦铁路和正在修建的津秦客运专线穿境而过。青龙山主峰娘娘顶海拔439米,属燕山余脉,其山南北走向,山中套山,山外叠山,群峰布列,山势环绕,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20公里,总面积300平方公里。景区内的1700余亩、30余种植物药材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青龙山景区古代建筑遗址非常丰富,除三霄宫和延古寺外,历朝历代先后建有望海楼、罗汉洞、龙兴寺、云居寺、兴隆寺戏楼、碑林、山神庙、土地庙、财神庙、黄山士院、望海红崖寺等,同时还有卧佛、象山、阴阳二井等自然天成景观,每一处遗址和景观都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蕴藏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和宗教文化。
清末进士刘东美曾题诗赞山顶望海楼,诗曰:“百尺危楼矗岭巅,登临会饮醉中仙。北瞻鹰碛云横塞,难忘蛟宫浪接天。松壑烟岚飘槛外,山泉琴筑落阶前。戈船横海雄心在,嗟我归田已暮年。”又云:“清凉绝顶有高楼,极目南天海国秋。万派朝宗恢眼界,千年往事注心头。乘桴愿继尼山志,衔石难销精卫愁。更上一层望畿甸。可怜虎啸据福州!”
经过近五年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开发,青龙山已成为全国民族民俗文化体验中心、冀东生态旅游宗教名胜、冀东养生保健调养基地、冀东植物药材实地博物馆、冀东天然氧吧、自然风光休闲区及北方新农村开发典范示例。
青龙山以峰顶为界,东西两侧曾经各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佛寺。西侧山间平坦处为延古寺,因在山下,俗称下寺。寺内三层宫殿,正殿精塑“西天我佛”和十八罗汉,旁殿有十大阎君,前殿是四大护法大王。形象巍峨庄重,精美绝伦。下寺门外是闻名遐迩的大戏台,戏台以条石砌造,两廊宽敞,台顶壮丽,是评戏创始期和滦州影的重要演出场所。每年清明节朝山、四月十八吕祖圣诞、十月十五下元节庙会,均有盛大演出,每场都有数千人上万人观看。延古寺前有一株古代孑遗“活化石”植物公孙树,俗称银杏,树高25米,树围8.50米,数人才能合抱。树形奇特,八条主干像八条龙形,自天外盘虬而来,连最下方的残存树杈居然也呈龙首望天之像,民间俗称“九龙朝圣”。此树是南方僧人移植,树龄已逾800年,可见此地的佛缘之远。
青龙山延古寺也称夏寺或下寺。始建于汉明帝刘庄(58~75)时代,是一所道教寺院,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八年(644)东征高丽归来后,曾命尉迟敬德重修此庙,并建碑以志。以后多次重修。这张图片是民国22年(1933)重修后拍摄的。原庙已毁,现存《重修延古寺及戏楼碑记》
青龙山东侧悬崖下曾有“清凉禅寺”,早已被突然倾倒的一块巨石压塌而毁。据残存《清凉禅寺碑记》,记述了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再由南方传入北方的脉络:始祖达摩,二祖惠可,至六祖慧能,辗转再由临济而传至青龙山。
但是,这座佛寺却在一次突然变故中毁灭了。《碑记》说:“俄顷之间,人亡事变,栋宇□□(注:原字模糊)。”究竟是什么变故呢?历史上青龙山曾经遭逢多次巨大灾变。如县志载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雷震清凉山,削山如沟水立丈余,如有物凭以行……”不过,从碑文措辞来看,“俄顷之间,人亡事变”,强调的不是自然之灾,而是“人”、“事”两端,似乎是在一场难于明言的政治变革或宗教冲突中遭到了灭顶之灾。下文是:
“□□(注:原字模糊)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有一高僧飞锡据此山巅创寺……”飞锡即高僧的法号,他重修的禅寺后来也因故而倾颓了。到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住持净羲重新修造,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僧人道至又添置槽碾应用之具,并增修佛殿,装饰圣像,碑记称之为“仑焉矢焉,金碧交辉”,想来必定是颇为壮观的吧。可惜后来又被悬崖旁边突然崩裂的巨大“卧梁石”彻底压毁了。 [2]
从望海楼遗址以南,在荆棘山石之间小心翼翼地走下近百米高的山崖,即到千层崖以南的青龙山东侧崖壁以下。放眼四望,半山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三三五五,随处点缀着几房高的“飞来石”。这种巨石,高达两三丈,上面可坐一二十人,与附近石色不类,石脉不连,不知何处飞来,可以想见远古地壳变化的剧烈。飞来石随形命名,有猴面石、锄杆石、八仙石、夹门石、将军石、老鹉石、盖经石、卧梁石、虎头崖、老牛槽、马耳石、关脸子、螺螺石……
顺崖壁南行,是清凉禅寺旧址。再南,有泉水潺潺,四季不涸,旁有4字石刻“御井长封”。再往南,抬头仰望,悬崖之间有一条窄缝,窄缝中不知是人工雕琢,还是天成地就,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反正那里竟出现了一道道石阶,可直通山巅娘娘顶,名叫天梯。距离缩短,但险峻至极,是为勇敢者留下的捷径。
穿过山花荆榛,越过危坡山径,到达马耳山的罗汉洞。山势弯环,又来到一处叫做“金鸽子泪”的小小名胜之区。
据传说,当年山里有一匹金马驹和一对金鸽,而一户农家正在生长着的长柄葫芦就是开山的钥匙。贪心的户主不容它长满一百天就用它开山,希望得到金马驹和金鸽。结果,山开而闭,金马驹只露出两只耳朵,就是马耳山。金鸽子未能飞出,终生流泪,化作山泉,从石缝中流到四四方方的凹槽里,就叫“金鸽子泪”,乡民视为圣水。
品赏圣水之后,穿花度柳,顺势下坡,欣赏着千亩果园,又回到赵家沟清溪农舍。以上是为东区主步道。
西区主步道是从韩新庄东行,进入山门,来到延古寺,欣赏银杏树,品味古井水。西北行,途经“仙山宫”、“道家坟茔”,向东南方放眼,但见一列青峰,极像一位菩萨安详静卧,向西伸来一道山梁,正像菩萨的右手;而“道家坟茔”正处在那只巨手之中。拜佛峰下有拜佛石,有两棵松树生为一体,名叫连枝松。峰回路转,半山腰突出一块石,是八仙相会之处,名叫八仙石。越过八仙石,越攀越高,穿过“涧门”、“卧虎峰”、“南天门”,也到了主峰娘娘顶,尚有“聚仙门”石匾。畅游三霄宫,一览众山小。然后转而下山,西行千米,半山腰有一口亘古不干的“甘露井”。再行千余米,便是三霄娘娘的木鱼法器战胜四脚蛟之后化成的“木鱼石”,然后陆续来到何仙姑洞和韩湘子避雨处“避仙洞”。在小青龙峰两端的青蛇沟里,还有一处奇妙的阴阳井。站在山头俯视,恰如一幅道家“阴阳鱼”,青蛇沟中间的曲线,两口井恰是两侧鱼眼,井壁为石砌圆筒形。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左井常年水寒刺骨,冬春结冰尺余,端阳才化。右井却是常年水温可人,数九寒天依然馨馨有暖意。再往北行就又回到延古寺了。
卧龙山蜿蜓曲折,自西向东,由龙头、两个龙乳、龙脊组成一条蟠龙,故名卧龙山。以卧龙山为主体,旅游线路长达4公里:殿堂、寺庙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多个景点自然天成,惟妙惟肖;景区林深树茂、鸟语花香。
历史美誉编辑
历史上被人称为“娘娘御花园,”是有名的宗教文化圣地。从1998年以来,这个景区每年至少举办两次大型旅游观光活动,盛况空前,每次接待市内外游客达10万多人(次)。
卧龙山风景区是旅游、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也是投资者开发的热土。 [2]
卧龙山庙会编辑
3月2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娘娘庄乡卧龙山庙会隆重举行,也拉开了遵化乡村旅游新序幕。据了解,庙会历经10余年,一年比一年热闹,一年比一年隆重,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唐山周边几个县市的重多客源。
据初步统计,仅二月二这天就涌入了五万多游客来到卧龙山游览观光,为遵化凝聚了人气,激活了商气,聚集了财气,为进一步促进遵化乡村旅游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遵化市娘娘庄乡以“生态立乡,旅游兴乡”为发展思路,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制定了娘娘庄乡旅游总体规划,修缮了旅游道路,完善了旅游接待设施,加大了旅游宣传。为了不断扩大娘娘庄乡旅游知名度,娘娘庄乡每年举办赏花节、采摘节、垂钓节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现如今娘娘庄乡已形成“春赏花、夏戏水、秋摘果,冬捕鱼”为一体的旅游格局,吸引了大量游客来这里休闲度假。
卧龙山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打仗经此,发现有真龙之气,站定了望,山乃一龙卧,择日欲腾飞。想那李氏江山岂容他人窥视,问左右:如何是了?旁有大臣献策:锁龙头,压龙飞,其难腾也。遂命名锁龙山即卧龙山.
娘娘庄相传明帝朱棣打仗经此,在一村庄遇一美丽村姑,一夜情后,率军离去,战事之后,来接村姑,已思念成疾离世,后修庙纪念并命此庄名为“娘娘庄”
大地震为什么发生在唐山
唐山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1976年是农历丙辰年,也就是龙年。是年中国的三大领袖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去世。周恩来、朱德逝世之后,毛泽东逝世之前,唐山发生大地震。死亡24万人之多。关于唐山大地震民间有很多传说。
传说归传说,但是毛主席与唐山的特殊感情是任何人也不可否认的。
唐山经历了76年大地震后。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强意志在32年内又把唐山从新建起,焕然一新。也如同凤凰的传说一般。在“死亡”中重生。更能担当凤凰城之名。《唐山史诗—中国凤凰城》节选:“京东三百里,百里凤凰城;七六大地震,全球皆震惊;劫后三十年,浴火涅槃生;”
但是这只是初步的。真正的,凤凰浴火重生正待开始。
中国的浴火重生要从唐山发起,起点地哪里?浴火重生必须要有火,火在哪里?必须要有煤。煤在开滦。
开滦矿区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境内。隶属于开滦矿务局。京山铁路纵贯其中,各矿都有支路相通,交通利。开滦煤矿在近代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解放前其总部曾设在天津,是北方的大型煤矿之一,其股票在当时的天津证券交易所上市,是热门股票之一,颇受投资者欢迎。
光绪三年(1877)清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创建官督商办开平矿务局,资本银120万两。1900年为八国联军占领,矿务局改隶英国商会,最高年产量曾达136万吨。1906年直隶总督札饬天津官银号筹办滦州煤矿公司,资本银为500万两。1934年两公司正式合并,英商独占开滦矿务局。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被日本夺去。1942 年产量达665万吨。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南京国民政府接收,交还英商经营。
1949年,新中国将开滦煤矿收归国有。人民政府一方面对旧有林西、赵各庄矿进行恢复和改造,另一方面又先后建设吕家坨、范各庄、荆各庄等新矿井。范各庄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自己设计的第一座年产180万吨的大矿井。开滦有矿井8处,1975年原煤产量达2563万吨,1976年虽经强烈地震,破坏严重,但1981年原煤产量仍达1935万吨。另外,还建设6座洗煤厂。开滦矿区机械化采煤程度较高,水力采煤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开滦矿区盛产烟煤,质地优良。向国外出口洗精煤,并供应上海、南京、天津等主要城市的工业用煤。
英国人建的第一个煤井在古冶林西,老三矿(林西、唐家庄、赵各庄)都在古冶。开滦的东五矿(林西、唐家庄、赵各庄、吕家坨、范各庄)全在古冶。
凤凰浴火重生则必须从古冶发起。
另外一个因素是基于古冶这两个字。古冶二字隐藏着六合。即“日月、龙凤、立佛和坐佛”。
- 上一篇:中华龙凤节简介(视频) 2019/1/27
- 下一篇: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5周年系列活动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