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宏 毕宝魁
2003年9月,在辽宁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中心大墓,出土了一件大型玉凤。考古学家郭大顺先生综合研究了我国近年来史前凤题材的考古发现,初步认为:“中原与江南地区风题材出现的时代都要晚于红山文化一个阶段。不排除受到后者影响,不过,中原与江南这两个地区凤题材造型已较红山文化玉凤为复杂,更接近于后世的凤纹。”[1]1983年红山文化玉雕龙的发现与确认.曾经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争论;而现在,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玉龙、玉凤同现牛河梁。就给学术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之一是:既然五千多年前.崇拜龙的原始部族与崇拜凤的原始部族曾生活于共同的地域文化空问,那么这两者之问是怎样和谐共存的呢。
一 、太嗥少嗥 至迟在文字出现之前的原始社会后期,人类文化史上出现了图腾崇拜的现象。王东先生认为:“图腾文化、图腾制度。是从原始人走向文明人的一个过渡环节,在原始的图腾文化中,人有明显的二重化:一方面。人把自己同一般动物、植物、自然界区分开来。看到自己这个氏族的血缘共同体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人又把自己同作为图腾的那种自然物等同起来。认为自己这个氏族的血缘共同体同作为图腾的动植物有血缘关系、亲属关系。”[2]
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载: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峰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嗥挚之立也,凤乌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鹛鸠氏,司马也;鸬鸠氏,司空也;爽鸩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则云:“太嗥以龙名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 这些记载,反映了我国上古时期几个霞要的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提到了龙、风两个最重要的图腾。赵沛霖先生曾指出:“凤凰图腾部族与龙图腾部族是我国古代力量最大、活动范围最广的两大部族。龙风图腾的信仰具有深厚而广泛的基础,其影响一直延续和保持下来,虽历虞夏商周而经久不衰,《诗经》时代其影响仍在。”[3]当下通过考古发掘,迄今国内最甲.的玉龙、玉凤同现于牛河梁.是否意味着太嗥、少嗥部族曾经在分布着红山文化的地区活动过呢?
据《左传·定公四年》载:“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嗥之虚。”晋杜预注日:“少嗥虚,曲阜也,在鲁城内。”另外,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郯子说他的高祖是少嗥氏,而郯国在今山东省郯城。这些记载都表明,在今山东曲阜等地,有古少嗥部落的后裔,这里曾经是其活动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少嗥部落没有在其他地区活动过.因为古代的部落是会迁移的。
据《逸周书·尝麦解》载: 昔天之初,口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口口。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日绝辔之野,乃命少昊请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宫[4J 其中“命蚩尤于字少吴”似应是“命蚩尤宇于少吴”,是说蚩尤居于(实际上应是占据)原少吴之地。涿鹿位于今河北永定河上游桑干河与洋河之交汇处。曹定云先生据此指出:“此时之少吴应活动于今河北北部今之军都山、燕山山脉一线.而不是今日之山东。”【5】 古史传说中的太嗥,常被人称为“太嗥伏羲氏”.但详考文献。汉代之前没有把“太睥”与“伏羲”混为一谈的。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陈,太嗥之虚也。”按,陈地在今河南淮阳。另据《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嗥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晋杜预注日:“任。今任城县也;颛臾,在泰山南、武阳县东北;须句,在东平须昌县两北。四国封近于济,故世祀之。”据此,春秋时期在淮河以北及山东一带的夷人中,有太嗥部落的后裔。同少嗥部落一样,这并不意味着太嗥部落没有在其他地区活动过。
胡厚宣先生曾指出:“帝喾的喾,《管子·侈靡篇》《史记-三代世表》和《封禅书》亦作倍。《集韵》,‘佶,通作喾’,喾与估都从告声。太嗥的嗥,《楚辞·远游》作皓,《淮南子·览冥训》作浩,皓与浩也都是从告声。喾、嗥音近通假。所以太嗥即是帝喾。”[6]笔者认为,依据文字学方面的联系来看,帝喾确与太嗥有关,但帝喾未必即是太嗥。从太嗥、少嗥两个名字来看,少嗥应比太嗥略小或晚;从《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的“少吴孺帝颛顼”来看;颛顼应比少吴略小或晚;而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喾在颛顼之后。所以,帝喾不能即是太嗥。 帝喾不是太嗥,又与太嗥有关,看似矛盾,实则不矛盾。因为太嗥可以指一个人。也可指一个崇拜龙的原始部落,而帝喾正是来自这个崇拜龙的部落。《史记·五帝本纪》中对于帝喾为“颛顼族子”身世的记载,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按。颛顼、帝喾均出于龙旅(下文还将进一步论证)。 据《十六国春秋·前燕录》载:“昔高辛氏(据《史记》,高辛即是帝喾)游于海滨,留少子厌次以君北夷,遂世居辽左,邑于紫蒙之野,号日东胡。”[8]用《读史方舆纪要》卷三载,紫蒙川“在今柳城西境”[8]。柳城故地在今辽宁省朝阳一带,紫蒙乃今之老哈河的古称。因此,燕山之北的老哈河流域应包括在古太嗥部落的活动范围之内。
曹定云先生曾指出:“少嗥’部落主要活动在今燕山、军都山一线:而‘太嗥’部落则主要活动于今燕山、军都山以北直至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之广大地区。换言之,在上古时代。‘太嗥’、‘少嗥’部落均是围绕着燕山、军都山而繁衍、生息的。”[9]
迄今为止,红山文化考古中发现的龙形遗物与遗迹,年代早、类型多、数量大.堪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之最,印证了太嗥龙族曾经在这里活动过;而红山文化相关遗址中发现的大量鸟形造像.特别是牛河梁第十六地点玉凤的发现.又印证了少嗥风族也曾经在这里繁衍生息过。把红山文化与太嗥、少嗥等原始部族联系起来,与传统的华夏文明起源于中原的说法似乎矛盾.实际上并非没有依据。据《读史方舆纪要》载:
古营州地(笔者注:今辽宁朝阳,即与河北、内蒙交汇地带,是红山文化腹地),夏商时冀州地,周为幽州地,春秋时亦为山戎地,战国时属燕。秦属辽西郡,两汉因之。……(营州)自秦汉以上皆为中原地,晋室不纲,鲜卑强恣,遂窃其土疆,为中原患。[10]
这就是说,现今在长城以外的红山文化分布区。属于上古时的冀州。寻找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人们不应当被后世才有的长城阻断视线。当代中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分析了牛河梁遗址后曾说:“远自距今八千年以来的查海、兴隆洼、赵宅沟类型到距今约二千余年的燕下都,上下五千年。在燕山南北地区,由一个凌源——建平——喀左小三角的新发现(笔者注:指红山文化牛河梁、东山嘴等遗址),使我们不能不刮目相看。它涉及到中国历史上两大课题:中国五千年文明连绵不断的奥秘和轨迹及中国统一民族国家是如何形成的。”[11] 二、龙凤姻缘 曾生活于共同地域文化空间的太嗥部族与少嗥部族,是如何实现和谐共存的呢?太嗥氏与少嗥氏的图腾虽然不同,而二氏均有“嗥”字。表明两部族是有关系的,“嗥”前冠以一大(太)、一小,似乎表明少嗥是源于太嗥的。但问题是,如果少嗥部族源于太嗥部族,何以要改变图腾呢?笔者认为,少嗥应来自于太嗥,但少嗥又从来不曾改变自己的图腾。这个千古文化之迷的迷底就是:龙部族与凤部族之间有婚姻联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四》载:“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又日:“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异类虽近,男女相及。以生民也。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虽远,男女不相及,畏黩敬也。黩则生怨,怨乱毓灾,灾毓灭姓。”中国上古时代原始的姓相当于西方人类学家所讲的图腾。以龙为图腾的原始部族与以凤为图腾的原始部族.彼此是视为异类的,因而可以通婚。相对于族内的廊缘婚.这种族外的“伙婚”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所以,少嗥的父亲可能属于凤部族,母亲可能是属于太嗥的龙部族。少嗥从小在太嗥的龙部族中随母亲长大.所以人们叫他少嗥:但他又必须以父亲所在的部族的图腾作为自己的图腾,因此等他长大回到父亲所在的部落并成为首领后,就会“以鸟纪官”。 在本国(或本部落)取得统治地位的情况更多。东北地区今日尚称本族出嫁后女子所生的孩子为“某某家树上结的果”,而少嗥则是太嗥(龙图腾部族)这颗树上结的果。当然,这颗果实的父本则是凤图腾部族的。 从牛河梁考古发现来看,当时的情况应是这样的:首先是各地点有级别的墓葬的墓主(除了那些被扰动无法判定性别的)多为男性,如第二地点一号冢2l号墓、第五地点中心大墓、第十六地点中心。大墓等,这表明男性在当时的社会上居主导地位,所以孩子会随父姓.或者说以父族的图腾为自己的图腾;其次,“女神庙”中供奉的是女神,表明当时社会妇女的地位也很高。有母系氏族时代的遗风。当时的女性未必会像后世那样嫁到男性所在的部族中去,她们可能会一直留在自己所在的部族。两性的结合需要在祭祀高襟的时候进行。也可能是通过男性临时去女性所在的部族来完成。如果女性不外嫁,孩子当然要在女性所在的部族中来抚养。总之,五千多年前.这里应是一个有母系氏族遗风的父系氏族时代。 据文献记载。颛顼的成长经历就体现了这样的社会风俗。《史记·五帝本纪》载:“帝颛项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显然,颛顼应属于龙部族(按,黄帝部族有多个图腾,如龙、熊、云);然而《山海经·大荒东经》载:“少吴孺帝颛顼。”晋郭璞注引《帝王世纪》云:“颛顼生十年而佐少吴。”《竹书纪年》(辑本)亦日:“(颛顼)有圣德,生十年而佐少吴,二十而登帝位。”据此可知,颛顼的童年是在以凤为图腾的少吴部族中度过的。而且,《山海经·大荒东经》说得很明确,“少吴孺帝颛项”,孺,即乳子之意。可见。作为龙族之子的颛顼,母亲应是少吴风图腾部族的女性。
另外.以玄鸟为图腾的商部族的先祖契的身世.也同样提供了线索。契的母亲叫“简狄”,就名字来看,应是一位狄部族女性。而《山海经·大荒西经》载,“黄帝之孙日始均,始均生北狄”。可!也。作为凤族之子的契.母亲应是太吴龙图腾部族的女性。
龙部族与凤部族问的联姻,是解开中国上古时代许多部族关系的钥匙。 《诗·商颂·玄鸟》中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表明,商族以玄鸟为图腾,是少嗥风部族的一支。而《礼记·祭法》云:“殷人祷喾而效冥,祖契而宗汤。”帝喾来自太嗥龙部族,与殷人的图腾崇拜不同,但由于龙部族与凤部族是婚姻联盟.帝喾同样是殷人的祖先,因而受到了殷人的祭祀。《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所云“简狄为帝喾次妃”的说法不足信。因简狄与帝喾同属龙族,婚姻难成立;退一步讲,如果婚姻成立,其子契以凤(玄鸟)为图腾也无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