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洪
黄帝是中华民族始祖, 人文初祖, 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道教推崇黄帝是得道的神仙, 斋醮科仪文书中称黄帝的名号为: 中岳嵩山黄帝真君、 中央黄帝三秦君、 中央黄帝一气君、 黄帝中主君、 中央元灵元老黄帝一炁天君、 中央黄帝行雨龙王、 中岳黄元太光含真黄帝真君, 嵩山黄帝真君、中央嵩山黄帝真君、 中央黄帝黄龙神王君、 黄帝解厄神君、 黄帝土真神王、 玄清洞元黄帝玉司道君、中央黄帝总元三灵真人。 黄帝在道教经史中有多重神学内涵, 值得从道教信仰的视野予以考察研究。
一、 道教神仙传纪中的黄帝 早期道教经书已建构起黄帝的神仙形象, 黄帝是道教仙话中的最早升仙者。 东晋葛洪建构道教神仙理论, 最早称黄帝为得道之神仙。 东晋葛洪 《抱朴子内篇·明本》 说: “黄帝既治世致太平, 而又升仙, 则未可谓之后于尧舜也。” 《抱朴子内篇·辨问》 还说: “黄帝先治世而后登仙, 此是偶有能兼之才者也。 古之帝王, 刻于泰山, 可省读书者七十二家, 其余磨灭者, 不可胜数, 而独记黄帝仙者,其审然可知也。”①葛洪视黄帝为与尧舜并列的仙人, 奠定了黄帝为道教宗主的地位。 道经撰写者常用虚拟的 “道言” “太极真人曰” “黄帝曰” 等, 以阐述道教神学义理思想。 而经 书中托名黄帝的论道, 显示道门对黄帝的尊崇。 例如: 北周道经 《无上秘要》 卷二十五 《三皇要用品》 说:
在道教的神仙传纪中, 黄帝的传纪居于特殊的地位。 宋陈葆光 《三洞群仙录》 卷一, 开篇就为《盘古物祖, 黄帝道宗》。 宋张君房 《云笈七籖》 卷一百《轩辕本纪》, 元赵道一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卷一 《轩辕黄帝》, 皆将黄帝列为道教神仙第一。 南北朝道经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卷一《黄帝请问宁君诀第一》 赞黄帝说: “轩辕黄帝夙植仙津, 上感神精, 诞灵特秀, 位承天帝, 复道求真, 清斋玄阙。”④ 在道教黄帝受道的各种宗教叙事中, 黄帝被视为最早得道的神仙, 黄帝是自然体道的典型代表。
《中央黄天真文赤书》, 一名 《宝劫洞清九天灵书》, 一名 《黄神大咒》, 一名 《黄帝威灵策文》。②
道教的存想通神是斋醮中运用广泛的法术, 高功通过存想来实现坛场上神、 人之间的沟通。 道教存想法术中的黄帝崇拜, 体现在科仪中存想黄帝降临坛场。 《云笈七籖》 卷一百五 《清灵真人裴君传》 载法师的存想说:
五方五帝是道教神系中的主要神仙, 道教的五方五帝观念, 在道教各种科仪法术中都有体现。 所谓五方五帝, 是指东方青帝、 南方赤帝、 西方白帝、 北方黑帝、 中央黄帝。 在五方五帝中, 黄帝为中央之帝, 《淮南子·天文训》 说: “中央土也, 其帝黃帝。”⑥ 道教继承道家的观念, 认为黄帝好道希妙, 有土德之瑞, 居中央之位以主四方。 在道教五方五帝神灵观中, 居于五方中心的黄帝最受崇祀。
道教谓天有五星, 以配五行, 五行之神以主五方。 五方五老乃五行之精, 是五行之体。 五方五帝则是五行之气, 为五行之用。 魏晋道经 《太上老君中经》 卷上 “第十五神仙” 载: “中央之神名曰黄裳子, 号曰黄神彭祖, 中央黄帝君也。”⑦ 《无上秘要》 卷十八 《众圣冠服品下》 载五帝冠服, 其中中央黄帝君的冠服为: “头建黄晨通天玉冠, 衣黄锦之袍, 玄黄飞云锦裙, 佩黄神越无之策, 带灵飞紫绶。”⑧ 道教认为中央黄帝化身为昊天玉皇上帝, 为万天帝主, 统御诸天。 并以东南西北四帝, 分布四方, 主司四畴。 于是天帝判分, 四方位奠, 五行运化而无穷尽。 道教的天界神灵观, 彰显出黄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唐杜光庭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言功仪》 载:
谨上请东方青帝九气君, 南方赤帝三气君, 西方白帝七气君, 北方黑帝五气君, 中央黄帝一气君, 五帝真人, 玉童玉女, 降临醮座。②
南北朝道经 《太上洞渊神咒经》 卷十三 《龙王品》 有五帝龙王: “东方青帝青龙王, 南方赤帝赤龙王, 西方白帝白龙王, 北方黑帝黑龙王, 中央黄帝黄龙王。”④ 道教甚至还有中央守墓镇宅黄帝神龙王。 唐杜光庭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十方忏仪》 载修建洞渊三昧神咒大斋, 仪式中礼请黄帝的咒
语曰:
道教推崇黄帝金丹的功能, 认为 “能尽性命之道者, 无出于黄帝金丹”。② 《抱朴子内篇·微旨》 说:
唐代道教外丹盛行, 道教的金丹之道, 也宣称黄帝修之而登云天。⑧
宋李昉 《太平御览》 卷第六百六十四道部六引 《集仙录》 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