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 在中国 设计史中的影响——以龙凤为例
聂辉
在视觉艺术领域,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不应是事物本身那样的具体事物,而是它暗示的普遍性意义,从象征作用于人的深层心理结构来看,属于表象的转化,也就是表象与表象互相渗透,化异为同,以一事物的特征寓示者另一事物的特征。 大家都知道龙凤是中华文明的象征。龙凤是炎黄子孙始祖的图腾。今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龙风形象,已是数千年来逐步演化的结晶。它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 形成、融合的历史。龙风躯体上的一头、一目、一鳞、一尾、一爪、一冠、一翅、一羽,无不呈现出当年众多部族或部族联盟各所崇尚图腾的标志。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血肉联系的整体性和凝聚力。
不同历史时期的宫廷龙凤和民间龙风艺术风格,既有共同点。又有许多不同点。宫廷龙风庄严威武,华贵典雅.细腻繁缛,充满超人的神秘力量,具有威慑感;民间龙风朴实无华,简练稚拙,清新刚健,充满生活气息,给人以亲切感。 商周时宫廷龙风造型严格地与青铜器等器形相适应,多取侧面对称排列或均衡处理;并在龙头、龙尾,凤冠、凤尾上曲尽变化,以求破格,而得生气。至战国、秦汉.龙凤从神气迷离的气氛中走向现实世界.渐由几何形转向写实,活泼秀丽,轻巧浪漫,回环舒展。例如河北中山靖王刘胜墓及湖南长沙马王堆汉软侯利仓夫人墓出土的器物与帛画上的龙凤形象,都具有这种特征。至南北朝,龙风与神佛融为一体,龙风造型修长洒脱,疾速驰逐,飞翔扶摇,瘦骨清相,气韵生动。唐龙风雍容丰满,雄健威武。宋代龙凤与院体画相似。工丽严谨。明青龙风集前代大成。明龙多作鬣毛倒竖(宋代已有);凤作细长的“丹凤眼”,云纹冠,蔓藤式头颈,锯齿状眼翎长尾羽,或作卷草形(也可能为鸾鸟,其尾羽此形)。清龙脸长象鼻,口开启,毛发披散,鳞甲细密整齐。 民间龙凤造型,史前期绝大部分是施于彩陶、玉雕石雕上,写实变形并重,天真活泼,无拘无束。三代民间龙凤造型简洁。多取剪影式,形势感很强。至秦汉,龙凤或写真或与云纹,蔓藤钩连交错,流连蟠绕,飞扬回环。见于刺绣、漆器、铜镜、画像石、画像砖等上的龙凤,多具此种特点。为解析型,充满想象力。唐宋时龙凤在民间象征爱情、夫妇和美,即所谓的“龙凤呈祥”。“凤”象征女性的美貌温柔,“龙”象征男性的坚强刚毅。凤衔枝象征筑巢育雏,双凤时飞,数凤追逐,或凤穿花,所谓“凤求凰”,皆象征爱情或喜庆。唐凤自敢自舞。宋凤意笔寥寥。明请的民间剪纸,蓝印花布。刺绣挑花、石木雕刻、金器银饰等。其上龙凤美不胜收。凤大体作雄鸡头、冠、雉身,鹤颈、足、尾羽。鸳鸯翼羽,孔雀尾屏眼翎,问以茂盛的牡丹朝阳,象征美好幸福的生活。龙则变形为卷草拐子龙或龙穿牡丹,龙被火焰,龙戏珠,龙翻江倒海等,象征造福佑民。亦有危害百姓的,故又有英雄除恶龙.如孙悟空大闹龙官、哪吒闹海、日月潭的传说、张羽煮海等。恶龙多作黑、红色.既象征黑暗与水害,有象征干旱如火:造型上多为凶相毕露、张牙舞爪,黑云、恶雾、狂风、巨雷、闪电。而不似象征吉样的龙那样温良,可见民间的爱情。